鮑魚功效
- Richard Tsang
- Sep 3, 2019
- 3 min read
Updated: Sep 6, 2019
鮑魚是一種原始的海洋貝類,單殼軟體動物,只有半面外殼,殼堅厚,扁而寬。鮑魚是中國傳統 的名貴食材,四大海味之首。

鮑魚的營養價值
鮑魚,古稱鰒,又名“鏡面魚、九孔螺、明目魚、將軍帽”,為單殼貝類,屬海洋軟體動物。鮑魚呈 橢圓形,肉紫紅色,主要種類有雜色鮑、半紋鮑、羊鮑、耳鮑和皺紋盤鮑五種。鮑魚肉質柔嫩細 滑,滋味極其鮮美,非其他海味所能比擬,歷來被稱為“海味珍品之冠”,素有“一口鮑魚一口金”之說,價格昂貴。鮑魚的營養價值極為豐富, 含有二十多種氨基酸,每百克鮮鮑魚肉含蛋白質23.4克,脂肪3.4克,無機鹽鈣32毫克,鐵3.0毫克,還有相當量的碘、鋅、磷和維生素A、D、B1等。 中醫認為鮑魚具有滋陰補養功效,是一種補而不燥的海產,吃後沒有牙痛、流鼻血等副作用。 《食療本草》記載,鮑魚“入肝通瘀,入腸滌垢,不傷元氣。壯陽、生百脈。”鮑魚的殼,中藥稱石 決明,因其有明目退翳之功效,古書又稱之為“千里光”。石決明還有清熱平肝、滋陰壯陽的作用 ,可用於醫治頭暈眼花、高血壓及其他類症。
現代研究表明,鮑魚肉中能提取一種被稱作鮑靈素的生物活性物質,實驗表明,它能夠提高免疫 力,破壞癌細胞代謝過程,能提高抑瘤率,卻不損害機體的正常細胞,有保護機體免疫系統的作用。鮑魚能雙向性調節血壓,原因是鮑魚能“養陰、平肝、固腎”,可調整腎上腺分泌。鮑魚有調 經、潤燥利腸之效,可治月經不調、大便秘結等疾患。
鮑魚的功效與作用
鮑魚的殼,中藥稱石決明,因其有明目退翳之功效,古書又稱之為“千里光”。石決明還有清熱平 肝、滋陰潛陽的作用,可用於醫治頭暈眼花、高血壓及其他炎症。鮑殼那色彩絢麗的珍珠層還能 作為裝飾品和貝雕工藝的原料。
鮑魚補而不燥,養肝明目。歐洲人早在年前,已把鮑魚當作一種活鮮食用,譽作“餐桌上的軟 黃金”;中國在清朝時期,宮廷中就有所謂“全鮑宴”。據資料介紹,當時沿海各地大官朝聖時,大 都進貢幹鮑魚為禮物,一品官吏進貢一頭鮑,七品官吏進貢七頭鮑,以此類推,鮑魚與官吏品位的高低掛鉤,可見其這味享有“海味之冠”的價值。中醫稱鮑魚功效可平肝潛陽,解熱明目,止渴通淋;主治肝熱上逆,頭暈目眩,骨蒸勞熱,青肓內障,高血壓眼底出血等症
1、夜尿頻、氣虛哮喘、血壓不穩、精神難以集中者適宜多吃鮑魚;糖尿病患者也可用鮑魚作輔助 治療,但必須配藥同燉,才有療效;
2、 痛風患者及尿酸高者不宜吃鮑肉,只宜少量喝湯;雖然鮑魚人人愛吃,但感冒發燒或陰虛喉痛 的人不宜食用;素有頑癬痼疾之人忌食。
鮑魚的相關典故
公元1688年,噶爾丹趁漠北蒙古三部內訌之機,率兵三萬,越過杭愛山,進擊三部牧地。清聖祖 康熙御駕親征,令其兄福全為撫遠大將軍,其弟常寧為安北大將軍,分率左右兩翼清兵出古北口 和喜峰口。
噶爾丹軍約三萬人,依山阻水,縛萬駝足橫臥於地,上蓋以濕氈,背上加以箱垛,環列於山下, 軍士於垛隙間發矢放槍,號曰“駝城”。康熙揮軍向噶爾丹軍發起猛攻,先以猛烈的砲火轟擊“駝城
”,噶爾丹軍也發炮還擊,雙方炮聲隆隆,震天動地。激戰半日,清軍的砲火轟毀了噶爾丹軍的“駝城”,隨後清軍發起進攻,雙方軍士展開了殊死的肉搏戰,噶爾丹軍終不支敗走。
慶功宴上,康熙命御廚給每位將軍煮了一隻鮑魚,笑道:“朕御駕親征,多得各位卿家臂助,故賞 每人'御膳親蒸'鮑魚一隻。”眾人大樂。自此鮑魚列為清廷宮宴必備珍品,後來更發展出皇宮“全鮑 宴”
Comments